血色病性心肌病疾病病因
一、發病原因
1.原發性血色病長期被認為是遺傳性疾病,但其遺傳學基礎至今仍有爭論。血色病遺傳的精確方式,由于種種原因難以闡明。第一,導致小腸過度吸收鐵的基本原因的生化過程尚未弄清,因此,缺乏可應用的確切方法,以鑒別受累者的類型。第二,該病的臨床表現差異顯著,受年齡、性別(男性比女性多9倍)、肝損害以及促進鐵吸收的條件因子(如乙醇攝入、肝硬化和慢性營養不良)的影響很大。
2.繼發性血色病性心肌病 發生在大量輸血的患者,常在依靠輸血治療的重型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(地中海貧血)、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(難治性貧血、MDS-RA)或重度貧血,雖可免去嚴重貧血的心臟損害,但經8~10年后一般死于心肌鐵質沉著引起的繼發性血色病性心肌病。
二、發病機制
發病機制尚不明,推測可能在基因異常的基礎上,鐵代謝紊亂導致小腸不適當地吸收過多的鐵。在小腸黏膜細胞中,二價鐵經氧化成三價鐵后,與β球蛋白結合成運鐵蛋白,轉運到全身以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形式沉積于各臟器而致病。環境因素,如攝入過量鐵、過量乙醇(酒精)以及肝病,對發病起一定的作用。
1.原發性血色病患者中某些家族親代無此疾病的任何證據,只有的為一個或多個親代在中年發病,提示該病為典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。而另一些家族連續三代受累,又提示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。近一步研究發現,病情充分發展的血色病患者垂直傳遞罕見,盡管其受累者的子代、同胞存在輕度的鐵代謝紊亂。因此,推測重癥患者代表異常基因的純合子攜帶的個體,而輕度鐵代謝異常者是雜合子攜帶者。目前已經清楚,產生血色病的基因,位于6號染色體短臂上,緊靠HLA-A點,在A和B之間。該基因在8%~10%高加索人中呈現雜合子狀態,0.3%的個體為純合子。由于血色病基因與HLA位點緊密連鎖,因此血色病子代與父母染色體上具有同樣的HLA等位基因,即他們有同樣的HLA單體型。該病的單體型包括A3等位基因和B14等位基因(HLA-A3、B14)。典型HLA-A3等位基因受累者,30%是A3等位基因純合體,余70%是A3等位基因雜合體。由于本病與HLA-A3-B14高度相關,相對危險度為23.4,因此,可利用HLA單體型來鑒定患者的基因型,可在癥狀出現前做出診斷。
2.繼發性血色病發生在一些血液系統疾病,如重型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(地中海貧血)、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(難治性貧血、MDS-RA)和再生障礙性貧血,從輸血到發生類似于特發性血色病的癥狀,如體內累積的鐵達50g左右時,足以產生血色病性心肌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