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氣血的中藥材
氣血不足可能引發乏力、頭暈等癥狀,中醫臨床常用黃芪、當歸、黨參等藥材進行調理。這類藥材需根據體質及具體證型辨證使用,不可隨意濫用。
黃芪能補氣升陽,適用于氣短自汗、內臟下垂等氣虛證;當歸具有補血活血功效,常用于面色萎黃、月經不調等血虛證候;黨參可益氣生津,對于食少便溏、肺虛咳嗽等癥狀有改善作用。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,這些藥材含有多糖、皂苷等活性成分,能調節免疫功能、促進造血功能。但需注意,實熱證、濕熱內蘊等特定體質患者應慎用,過量服用可能引起腹脹、上火等不良反應。臨床常將此類藥材配伍使用,如當歸補血湯中黃芪與當歸按比例組合,以增強療效。
氣血不足者日常可適當食用紅棗、龍眼肉等藥食同源食材,但需控制攝入量。出現持續心悸、暈厥等嚴重癥狀應及時就醫,需在中醫師指導下規范使用中藥材,避免自行配伍或長期大量服用。用藥期間如出現皮疹、腹瀉等異常反應需立即停藥并就診。